在隐形战机的研发领域,中国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令人瞩目,不仅速度惊人,而且型号众多。这一过程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多个重要里程碑。201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成功首飞,紧接着在2012年,FC-31“鹘鹰”同样顺利进行首飞。这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在研制两款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到了2024年,在珠海航展上,歼-20S双座型及歼-35A空军版同时亮相,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款第五代战机的国家。
虽然中国的战斗机装备时间相较于美国有所滞后,但凭借后发优势和先进性能,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美国。在生产能力方面,歼-20的脉动生产线每年可以生产近百架战机,而未来的歼-35A则可能实现像制造手机那样大规模的生产。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再加上3D打印技术的应用,飞行器不再只是一个固有的产品,而是一个可以通过更新模块和升级软件进行持续进化的平台,想象一下这种科幻般的场景,令人不禁期待未来的可能性。
展开剩余66%歼-20与歼-35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作战体系优势。歼-20被定义为双发重型战斗机,以其超隐身的特性和超视距作战能力为核心任务,它的责任是深入敌方的防空网络以获取制空权。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歼-20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到400至500公里,并且装备有射程超过200公里的PL-15导弹,以及未来可期待的射程更加遥远的PL-17导弹。这一组合使得歼-20能够在敌方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先行侦测、先行发射,对敌目标进行打击,为后续的机型突破敌方防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歼-35A的定位则是双发中型战斗机,虽然体型略小,但其多用途的设计则让其兼顾了制空与对地、对海的打击任务。在歼-20打击清理空中障碍后,歼-35A能够迅速跟进,执行精准打击任务,这种战术方式可视为理想的“踹门、清场”策略。同时,中国空军的“三剑客”之一歼-16即便不具备隐身能力,仍可在歼-20和歼-35A的掩护下,利用其更大的武器载荷进行有效轰炸。这种战斗编队的战斗力让其在低烈度战场上的优势不言而喻,只有像美国这样的强敌,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与回应。
在歼-20尚未装备涡扇-15发动机之前,它便已经可以实现1.8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而随着新发动机的装备,其整体性能得到了显著优化,机动能力及战斗反应速度均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歼-20S双座版本成为全球首款现役的双座第五代战斗机,几乎可以视作空中指挥部,除了操控武器与电子设备外,它还具备指挥周边战斗机及无人机的能力。而歼-35则展现出一机两型的灵活性,A型空军版已经实现量产,而舰载型也为福建号电磁弹射航母提供支持,并与歼-15T以及空警-600配合,成为全球舰载战斗机组合中的一支强大力量,其目标直指美国的F-35和E-2舰载机。
总而言之,中国的航空工业在两款现役战机的性能上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同时还有两款新研发的六代机展现出跨时代的优势。从早期的追赶者逐渐转变为如今的行业引领者,中国空军不仅改变了全球空战的格局,其强大的实力也让国际社会三思而后行。
发布于:天津市点搭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