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社交平台脸书上发布了激烈的言论,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拒绝赖清德在纽约过境的决定。她指责这一举动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并指责特朗普让美国看起来“像是能够被欺负而保持沉默、温顺的国家”。然而,这番激烈的指责实际上揭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日益陷入的战略困境。两年前,佩洛西亲自冒险窜访台湾,导致解放军展开了“锁台”军演;如今她再次跳出来插手台海局势,看似在发声支持,实则不过是为自己当年挑战中国立场的行为做借口,而这些动作更多像是在进行一场政治表演。
赖清德本来计划于8月访问巴拉圭等中南美国家,并且精心安排了在纽约和达拉斯的“过境”计划。台当局事先放出风声,表示可能宣布设立“主权基金”以购买美债,并且大力推动对美投资,甚至承诺采购波音客机和投资阿拉斯加的天然气项目。这些高达百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实际上暴露了台湾当局利用民众血汗钱来换取政治虚荣的本质。然而,特朗普政府突然一纸禁令将这一切计划打破。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在北京明确反对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请求。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美国政府担心赖清德的访问会破坏与中国的贸易谈判。”面对这种局势,赖清德的办公室于29日不得不宣布取消其出访计划。
特朗普的决策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的缓和期,特朗普政府已经解除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并且正在筹备一个商业代表团访华的计划。如果赖清德真的在纽约参加保守派智库活动,那么这无疑会触及到中国的“红线”,不仅会葬送当前的贸易谈判成果,还可能会对即将到来的中美领导人会晤产生负面影响。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战略收缩的现实。近年来,解放军在台海的军事行动已经让“第一岛链”的防线逐渐显示出疲态。美国此时若因为赖清德的过境而引发新的“围台军演”,显然没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去承担冲突升级的后果。白宫的这一选择,本质上反映出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台湾在美国眼中的战略价值,远不如中美关系的大局重要。
展开剩余55%然而,佩洛西此时站出来为赖清德辩护,却暴露了她的政治投机性质。2022年,佩洛西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窜访台湾,直接导致了解放军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锁台”演训。而如今,她再次利用《台湾关系法》为自己的言辞辩解,宣扬对台湾的支持是两党共识,却有意回避了几个关键事实:首先,她当年的挑衅行为导致了台海军事紧张局势急剧升温;其次,特朗普的拒绝决策其实是为了避免重蹈她当年的覆辙。佩洛西所提到的“道德利益”,实际上是将台湾民众当作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而非真正关注台湾民众的福祉。
目前,美国的军力已不再具备在台海与中国抗衡的能力。这种言行矛盾深刻地暴露出华盛顿政治圈的认知失调: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打“台湾牌”来制衡中国;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承担可能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佩洛西所谓的“道德高地”言辞,不过是在将台湾民众推向地缘政治的“祭坛”。她在脸书中仍在高喊“希望这不会标志美国对台政策的危险转变”,但真正的危险,正是来自于她这一类政客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漠视与忽视。
特朗普拒绝赖清德过境纽约的决定,本质上揭示了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逻辑:台湾从来只是一个可用来交易的筹码,而非值得为其牺牲的盟友。当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足以压制美国在台海的干预时,经济的影响力也能够左右台湾岛内的民生福祉。华盛顿的“战略模糊”正在不可逆转地转向“战略清醒”,即认清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之间的真正优先顺序。
佩洛西及其支持者的鼓噪,实际上只是旧有霸权体系对新现实的本能抵抗。台海的天平早已悄然倾斜——中国大陆的舰机巡航台岛已成为常态,而美国航母的威慑力逐渐退色,成了过去式。当赖清德因为过境被拒绝而取消出访时,台湾所谓“邦交国”从曾经的十几个,迅速缩水到个位数,这场政治闹剧的结局几乎可以预见:统一大势不可阻挡,而“台独”的幻梦终将破灭。
发布于:天津市点搭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